Activity Information
| 活动资讯 |
9月19日,“文产赋能栾川实践——2025全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河南栾川县,探访当地特色文旅项目。从以奇石为魂的“石间”民宿,到以木作传情的“一山木舍”,两处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不仅展现了栾川丰富的生态与文化资源,更成为当地以文赋能、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
采访团一行走进河南栾川县重渡沟新南水岸的“石间”文化主题民宿。凭借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该地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诗意栖息地。
栾川,素有“中国观赏石之乡”的美誉。生于斯、长于斯的王延生,对奇石收藏情有独钟,采访团成员也赞其为“石痴”。在其展厅中,由天然奇石构成的“栾川”二字格外醒目。一层第一展室陈设的,皆是体现栾川底蕴的奇石——黄腊玉、伊源玉、河洛玉、荷花石,无一不诉说着深厚的乡土情怀。
“石间”民宿之名,背后是一场跨越数十年的执着守护。王延生将毕生珍藏置于此间一层,整个空间俨然一座石头艺术殿堂。如今,两万余方奇石不仅是他半生心血的结晶,更成为“石间”民宿独一无二的灵魂。
让这份灵魂焕发新生的,是“石间”民宿主理人若水——王延生的儿媳。她带着新时代的民宿理念,将石头文化与生活美学巧妙融合,让每一位入住的游客,都能在触摸奇石、聆听故事的过程中,读懂栾川“中国观赏石之乡”的盛名。在她的打造下,“石间”不再只是“可入住的地方”,更是一座能让人沉浸式感受石头之美、栾川之韵的“可入住美术馆”。
踏入“石间”,仿佛步入了一个奇石的奇幻世界。民宿仅设五间房,每一间都以一方馆藏级奇石为核心,构建出独特的空间氛围。房间外,超大景观露台延伸而出,为游客打造与奇石、自然对话的私密空间。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下,奇石在光影中仿佛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山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轻拂露台,游客手持一杯清茗,眼前是连绵不绝的山水画卷。
除了独特的住宿体验,“石间”民宿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在这里,游客可以徒步探秘周边山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溯溪寻凉,在清澈的溪水中享受夏日的清凉;还可以参与静心手作,发挥创意,制作属于自己的独特纪念品。而民宿本身,更是一座奇石文化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游客可以在公共空间或露台静赏奇石,感受其亿万年沉淀下来的无言力量;每方奇石旁,或许还藏有民宿主手写的“石语小笺”,讲述着石头的来历与背后的动人故事;在山水环绕间,游客还能领悟奇石所蕴含的坚韧、包容与自然之道,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启迪。
近年来,栾川县依托生态与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与产业赋能新路径。“石间”民宿正是当地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其以奇石文化为媒介,将自然景观、人文收藏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兼具诗意与深度的栖居体验。
采访团一行走进“一山木舍”,这里不仅是木作技艺的传承地,更是一个集民宿、手工体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
豫西小木作非遗传承人、一山木舍创始人王耀斌介绍,他的爱人肖金琼是山漆漆艺非遗传承人,两人2016因木结缘。七年来,他们专注于家具定制、木作体验和木工培训三大业务,逐渐积累了全国各地的木工爱好者客户群体。
“到2024年,原来的场地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王耀斌说,“去年我们拆除老房,重建了一座多功能民宿,今年7月初刚刚营业。”新空间集住宿、餐饮、展厅、木工坊于一体,开业即迎来爆满态势。
数据显示,仅仅7、8两个安博体育网站月,一山木舍的入住率就达到90%以上,接待超过500个间夜。由于客房供不应求,王耀斌还主动将客人推荐给周边村民,带动了全村收益增长。
除了木作体验,一山木舍还为住客提供丰富的免费自然活动。每年7月底到8月,王耀斌都会带客人观赏萤火虫;“月亮好的时候,还会带大家看星星”;还会组织上山采蘑菇、摘野果的活动。这些独特的山野体验,成为吸引企业团建的重要因素。
王耀斌被问及民宿爆满是否会扩建时,他一口回绝,并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一山木舍的运营中,他始终将带动周边村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当瑜伽团建团队提出需要毛栗子、野生猕猴桃等当地特产时,他及时在村群里发布需求,村民们踊跃响应,纷纷将自家的农产品送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王耀斌用行动践行着这句古语。从返乡创业到打造集木作体验、木工培训、民宿、餐饮、展厅于一体的综合空间,王耀斌用七年时间,把一门手艺变成了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从“石间”民宿让奇石文化融入山水栖居,到“一山木舍”让非遗技艺赋能乡村发展,栾川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交出了亮眼答卷。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旅游体验,更激活了乡村经济,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栾川的实践表明,深挖地域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正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路径。也为全国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栾川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