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TEST INFORMATION
| 新闻动态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访刘建明(左),听取他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近日,记者走进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成片花海延绵起伏,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村现在人均收入达1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一说起棠棣村的发展,58岁的全国人大代表,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颇为感慨。
20余年来,刘建明以“俯身甘为泥土香”的赤诚扎根乡土,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共富之花,让这座偏远小山村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共同富裕的路子。
如今的棠棣村,有着“中国春兰之乡”“绍兴花木第一村”的美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首批“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等11项国家级、80多项省市区级荣誉。
过去,棠棣村是个小山村,村民主要以买卖花木为生,经济比较落后。刘建明为了补贴家用,从14岁开始,便利用寒暑假走南闯北买卖花木,并凭着勤劳和眼光,逐渐成为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花农。1997年,30岁的刘建明被任命为村支书,成为当时绍兴县(现绍兴市柯桥区)最年轻的村支书。
“作为一名村干部,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富了不能忘本,既然成了村里的当家人,我就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报村民。”于是,刘建明当即投资扩建了苗木基地,并创办了自己的园艺公司,带动了一大批花木经营户。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他又鼓励引导村民到大中城市郊区发展苗木基地,建立花木中转站。“当时国内较大规模的花卉市场都有棠棣人的身影。”刘建明自豪地表安博体育网站示。
为实现花木产业从分散的单打独斗走向专业的合作经营,刘建明还组织当地苗木大户和花木经纪人,率先于2013年建立花卉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通过产业链、服务链不同环节上的合作化联结,推动棠棣花木走向专业化。
一村富不算富。刘建明带领棠棣村党总支联合周边5个花木核心村,携手创建了花香漓渚大棠棣片区党建联建,构建“合作社+公司+农民”的模式,以党组织为纽带,打破村际壁垒,以先富带动后富,帮助经济薄弱村提振集体经济。2024年,党建联建内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突破300万元。
产业兴旺了,村庄环境也要紧紧跟上。刘建明深知,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提升,更是生态、文化、治理的全面进步。
2003年,随着“千万工程”在浙江全省的深入推进,一场村庄环境整治大行动也在棠棣村火热开展。“只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才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刘建明告诉记者。
为此,在刘建明的带领下,村“两委”动员党员、群众一起清理拆除“两堆一坑”(柴堆、草堆、露天粪坑)1800多个,建设提升为三格化水冲式公厕,修缮近1万平方米的危墙为景观墙,修宽道路,整治杆线,完善垃圾收集网络系统、强弱电整理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等。
2015年对棠棣村来说,是美丽乡村华丽蜕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是这一年,该村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参观点之一。
“既然如此,那我们更要精益求精。”刘建明说,随后,村里专门建成了被称为“最美乡道”的兰泽路,并建成了具有棠棣村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为村内的党员、群众提供了活动阵地。
“以前村里脏乱差,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来了都夸我们村美。”刘建明笑着说。为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棠棣村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了充电桩、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打造“花乡棠棣·人勤春早”“艺术村落·花居生活”“花间趣玩·田园研学”三大产业场景,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产业。
如今,棠棣村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24年,棠棣村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2018年,刘建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感觉自己肩头的责任更大了。”
为探索棠棣村发展的新路子,刘建明不仅通过村里设立的人大代表群众联络站常年听取群众的诉求,还经常深入车间田头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实际情况。
他带领村两委成员经过多次民主协商,历时两年打造出绍兴市首个乡村振兴实训基地。“这个基地集研学培训、会议研讨、餐饮住宿、疗休养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是我们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刘建明说。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刘建明敏锐地意识到,传统农业必须拥抱数字化。于是,一处“闲置大棚”被改造建设成为约4600平方米的兰花数字工厂,“工厂内的遮阴布、窗、喷水、电扇、灯等都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控制。”刘建明介绍,这座数字工厂具备多重功能,包括文化展示、兰花展销、研学互动、对接网络直播等,“我们将数字化深度融入兰花培育、销售全产业链,开启兰花特色产业‘二次创业’新篇章。”
如今,直播电商成功带动兰花销售额增长15%以上,实现了棠棣兰业从“扁担走天下”的传统销售模式,向“网络卖天下”的数字化销售模式的华丽转型。
2024年,棠棣村升级乡村运营团队,全面负责整村产业规划、建设、运营,致力打造乡村生活、花木产业、研学培训三大场景,打造出集观赏与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乡村产业园区,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要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北京,同时也要把国家的政策带回村里。”刘建明说,自履职以来,他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多次深入调研。
当前,浙江正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如何让村里产业发展更进一步,村民收入更多一点,成了刘建明走访调研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农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对此,刘建明积极响应“两进两回”号召,全力推动“三乡三创”行动,与省内外7所高校达成合作建立定向实践基地,并成功立项10余个创业项目。依托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村里大力开展本土人才培训,已培育出100余名本土“星级园艺师”。此外,大棠棣片区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成立兰花博士专家工作站,引进5名兰花培育方向的博士科研骨干,加速兰花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刘建明围绕如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建议。“我希望,能够科学规划,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乡村建设;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千万工程’的后续管理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在履行代表职责中,刘建明了解到,近年来,检察机关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中肩负着法治护航的重要使命,在服务乡村振兴、护航基层治理中开展了大量工作。
他希望,检察机关能够进一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高质量法律监督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